Saturday, May 23, 2009

「家童鼻息已雷鳴」–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說明:舊文重post。原置於網頁之文章鏈結不到,故重置於blog。


【「家童鼻息已雷鳴」–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2004/08/02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蘇東坡在『臨江仙』一詞生動的描繪出家童鼻息如雷的一景,真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在耳鼻喉科診間裡,時而可見為數甚多、不論老少的病患多因鼾聲過大被家長或枕邊人強迫就診治療,家人甚至害怕病患會因呼吸中止而發生猝死。以下簡單介紹打鼾和更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打鼾」意指口腔軟顎部份軟組織在經口呼吸時,由於受到氣流影響而產生振動發出了聲音。更甚者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sleep apnea syndrome)」則不但有打鼾,還包括其它症狀如夜間家人可見病患呼吸中止、睡眠猝醒、呼吸困難、頻尿、易嗆到和咳嗽等症狀;白天則表現出因睡眠不好而自覺精神很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焦燥不安,白天嗜睡等症狀。在正常狀況下,不論大人或小孩只要是經鼻呼吸是絕對不會有打鼾聲的,一定是張口呼吸使得氣流造成軟顎軟組織振動才會有聲響,因此打鼾多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鼻過敏症等病患身上。小孩或因增殖體過大致鼻塞,成人尤其是體重過重、頸部粗短的中年男性或舌頭過大、下巴過短者都較易因必須張口呼吸而產生鼾聲。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sleep apnea syndrome)」是指在睡眠中因呼吸道阻塞致間歇性的呼吸中止,包括每小時有五次以上的呼吸中止、每次中止時間多於十秒。在此絕息期雖可見病患的胸部有呼吸動作,但在口、鼻則無有或僅有少量氣流,發生呼吸道阻塞部位可能在鼻部、軟顎部或舌根處等,由於阻塞部位造成呼吸中止,導致血氧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昇高後刺激呼吸中樞開始用力呼吸於是引起鼾聲,整個睡眠時段就反覆重覆著這個過程。

要正確診斷此症最重要的反而是病患家屬所描述的病患本身的睡眠情形,加上病患的自覺睡眠品質、白天精神狀態,再佐以醫師臨床所見鼻、口、舌、下巴、下咽部、頸部等可能的阻塞處並觀察評估是否體重過重。醫院可藉睡眠狀況問卷、生理監測儀、夜間氧氣監測、頭顱X光攝影、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等儀器來觀察睡眠時的打鼾、眼振、腦波、血壓呼吸心跳、肌肉運動、血氧濃度等變化,纖維內視鏡則可以摸擬病患在睡眠時期的口咽腔狹窄情形。

最容易治療的要屬鼻塞引起的打鼾了,只要使用藥物或手術讓鼻通暢即可。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sleep apneasyndrome)對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首先醫師會強調要病患先行減重、作息正常、適當運動、拒煙酒、不服用所有可能導致肌肉鬆弛的藥物如安眠藥、鎮定劑或抗組織胺等。打鼾或輕微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雷射、無線電波、局部注射硬化劑等手術治療。中度或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手術較為複雜,必須在全身麻醉下作懸雍垂顎咽整形術(UPPP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甚至是下頜骨併舌根前引術、舌骨懸吊術、上下頜骨前移術,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呼吸道空間、加強周圍組織強韌度,以避免因相關部位組織鬆弛而引發症狀。

No comments: